非遗传承大师工坊,位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校本部内,建筑面积占800平方米,其中工坊展示区域达400平方米,并建有11间非遗传承大师工坊 ,共占400平方米。非遗传承大师工坊现与连南瑶族瑶绣传承人房伟艳、贵州省级技艺蜡染传承人杨乃金、黔东南苗族苗绣传承人王锦英、与潮绣大师祝书琴、工艺美术大师郑舒文、潮州手拉壶大师谢华、皮雕艺术家麦竣然、珐琅珠宝艺术家李岸瑜、苗族银匠村银饰传承人、琉璃灯工艺术家江子迪,香云纱传承人张绍景等15位非遗传承人、行业名匠、工艺美术大师共建工坊。与连南瑶族博物馆、香云纱创作基地亦达成合作协议,各工坊所制作的创新作品在工坊展示区也得到展现。非遗传承大师工坊以一种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岭南传统手工艺普及模式,旨在科学普及岭南传统手工艺;以岭南传统手工艺为动力和资源,引导参与者了解岭南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提高参与者的文化艺术素养,实现岭南传统手工艺的“活化”发展。
非遗传承工作坊扎根民族传统文化、立足广东、放眼全国,以设计观念、设计方法、设计价值、设计服务为人才培养落脚点,通过“将手工艺人、时尚设计和互联网+等,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从而使非遗文化重新‘活’起来”的工坊教学理念,以及“构建‘一个体系、两个优势、三种机制、四大平台、多元发展’的校政企协同、产科教融合的多维联动、创新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综旨,形成具有特色的非遗传承专业教学方向,不断深化相关领域科学研究,逐步完成传扬非遗文化、培养非遗技艺接班人和带动非遗产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一方面,该工作坊将通过校内教师与非遗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大师各施所长,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以产品为导向的诸如皮雕、刺绣、首饰、灯工、家具、陶瓷、蜡染、广彩、知识产权申报及营销学等一系列非遗创新再设计特色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学院将最大化地发挥工作坊的两个优势为专业化教学提供高质量保障,在教学思路方面,紧扣现当代社会生活需求和审美趋势,将非遗手工艺与时尚设计和工程技术结合进行教学实践,提高生产效率和教学成果;在专业教学知识体系方面,融“品牌设计学知识体系”、“知识产权营销知识体系”、“文化遗产知识体系”于一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与产业相结合,让教学实实在在地接触社会生活,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学以致用”的精神。
文创产业学院非遗传承大师工坊2018年获评“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2020年获评“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粤绣)”、“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21年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广州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2022年获评“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自文创产业学院成立以来,非遗传承大师工坊成果丰硕,获各级奖项47项,其中《高校美育服务社会路径的发展与创新--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工一坊“美育共享品牌化建设为例》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粤绣非遗工作坊”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二等奖;获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岭南工匠杯”金奖4项,银奖2项,铜奖4项。
此外,工作坊运行还将依靠项目研发导入制、非遗手工传授制、教师传承人共建制这三项机制共同推动,既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的传统方式,又兼顾到教学操作的培养目标和科研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利用校企合作产品研发滚动平台,校内设计实训、工坊产品衔接平台,工作坊知识产权孵化平台,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这四大平台,交互创新,使工作坊产学研用规划步入正轨,与入驻其中的非遗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大师互惠共赢。详细清晰的工作坊运行模式请参看以下图示:
此外,非遗传承大师工坊科普基地成立以来,积极配合学院思政工作,通过美育科普服务社会,近年来,举办讲座、公开课等活动5场(组),覆盖人数近千人。通过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和“非遗进社区”的渠道,将非遗技艺带到不同地区,直接培训教师、学生、社区群众1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