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文创产业学院

2024年04月19日 15:49 来源:

一、建设目标和定位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化产业学院通过聚焦艺术与科技,构建以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和数字产业为主的专业集群,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紧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建设,体现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和发展性的发展规划特征。学校围绕产业不同的岗位需求开设对应专业(如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风景园林、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统筹招生,建立起行业领域对接专业设置构架、开设“特色创新班”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艺术+科技”产学研融合发展、打造“一工一坊”品牌孵化平台,文旅融合等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文创产业学院。

通过实现教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孵化,IP打造和产业升级,深入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与规格。同时,依托团队成员主持的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岭南侨乡建筑艺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编号:2022-A-05-(072)-465,120万)和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近代岭南侨乡华侨园林造园艺术与地区差异性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GB135,20万)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可加速推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设计”专业硕士点申报。通过文创产业学院建立的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以特色鲜明的新文

科发展态势,扎实推进我校民族学博士点申报成功(见图1)。

二、建设基础

在具备与文创产业学院相适应的学科专业门类,以及目前文创产业学院形成的校内教师+产业教授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团队成员主持的2项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教学项目:“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筑装饰’专业师资培训包开发”项目(项目编号:LBZD011,2007-2010,经费50万)和“环境设计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程开发”项目(项目编号:VTNE051,2012-2016,经费150万)研发出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标准、培养标准、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核心教材和培养质量评价方案等项目成果,对于文创产业学院专业集群建立健全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教材标准和教师标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基于项目出版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法》和《建筑装饰专业教学法》两部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首创性,填补了国内该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专业教学法的空白。

前期扎实的项目成果为文创产业学院构建“一个体系·两个优势·三种机制·四大平台·多元发展”的校政企协同、产科教融合的多维联动、创新协同的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和立体式人才体系提供了客观评价方案,也为文创产业学院的建设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主要特色及优势

依托科研教研有扎实基础的环境设计专业,整合各方资源,发挥环境设计专业团队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传统村落微改造以及客家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更新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和有利条件:

一是可迅速打开并实现河源及其周边地区乡村的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与升级;

二是带动文创产业学院在创意设计、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演出产业、音乐产业和其他文化产业等多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

三是以产科教融合、校政企合作机制,引导文化产业机构和工作者深入以乡村,实现对接帮扶、投资兴业,促进文化产业人才、资金、项目、消费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发挥我校在河源办学以城带乡、城乡互促,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