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十一五”课程建设与发展规划 学院课程建设与发展规划

2017年06月21日 15:39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美术 学院

 

 

 

"十一五"课程建设与发展规划

(2006~2010)

 

 

 

 

 

 

规划审阅人 刘 颖 悟

制定日期 2007年10月26日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本科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础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课程建设不仅包括课程内容,而且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课程建设直接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并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课程建设是关系到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基础建设。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做好课程建设工作,根据校"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现状

1、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状

我系现有国家级专业目录2个,下设4个本科专业方向,开设课程200余门。其中校级必修课12门,系级必修课100余门,系级选修课80余门。

建系以来,系李一直充分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在保证必修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开设的选修课数量不断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了较大改进,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取得的主要成绩:

(1)、设计色彩

2004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已建立网上资源,本课程发表学生作品30多件。

(2)、设计素描

2005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已建立网上资源,本课程发表学生作品20多件。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设计素描》获"广东省多媒体大赛"三等奖。

(3)、计算机二维

2005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已建立网上资源,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设计素描》获"广东省多媒体大赛"三等奖。

(4)、书法

2005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已建立网上资源,

2、存在问题

尽管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课程建设整体水平需要提高,课程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经费投入需进一步加大。

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系本科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学校办学条件之间的矛盾。

最近几年来,系本科专业方向以每年1个的速度递增,作为一所新建本科系,目前一定程度上比较注重专业规模的扩张,而还来不及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和教育厅《新专业建设基本要求》进行本科专业的全面建设,教学基本建设显得比较脆弱。首先体现在专职教师的数量、职称和学历结构。目前系拥有专职本科主讲教师19名,而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年教师缺少本科教学经验,在04-05学年本科班专业教学中外聘教师占学校专职教师数的比例高达46%。随着本科专业数的进一步扩大和高年级专业课程的陆续开课,外聘教师授课的比例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大。针对我校专兼教师6:4比例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发挥专兼结合优势的同时,如何尽快提高专职教师的水平

 

和为本科生开课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新专业的实训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等都有待全方位地展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目前,艺术设计系的办学同市场需求之间的结合程度还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人才培养过程缺乏企业的有效参与,二是新专业的人才储备不足。探索性专

业的师资培养资金投入不足。三是专业结构和师资结构还不够合理,实训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四是系的现有师资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等方面不够合理。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年轻教师比例较高,高职称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偏低;专业带头人,校内外公认的名师缺乏。

2、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要求与现行教学运行模式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大众化时代对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教学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多样化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有类型和层次之分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的专门人才。"而我们现行的培养计划基本上采用单一固定的"三段式"结构,导致存在专业口径过窄、学生社会的适应性较弱等弊端。由于必修课比例高、选修课比例低实际情况,同时辅修专业、第二专业等均未实施,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空间很小,从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大学生训练计划等未在较大范围内真正实施,使得第一课堂的教育、培养更显得单一化。同时,教学内容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也未能随社会的需求而做出适时的调整,更加剧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已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的严峻考验。

3、教学实践,学术品味与"厚得博学、唯实求新"理念之间的差距。

学校通过广泛的研讨确立了"厚得博学、唯实求新"的办学理念,它的提炼大大丰富了学校办学的内涵,也成为了学校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南。然而,面对本科教学的高要求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们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尚不能体现"学生为本"的思想,加上部分教师还没有将育人放在第一位,也没有把学生放到教学工作的中心位置上来考虑,以致出现了少数课堂教学秩序较差、学生到课率低、教学效果不佳等现象。与此同时,当前我系的教学管理制度明显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所遗留下来的以学校为本位、以管理者为本位的刚性色彩,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师和方式、时间上整齐划一,选择余地很小。"厚得博学、唯实求新"的理念呼唤满足学生多样性需求的新型管理模式,而弹性教学管理要求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建立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然而由于师资、课程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教育思想、实践的滞后,使得弹性化教学管理的推进显得较为迟缓。毕业设计展每次开展热闹之后,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毕业设计作品缺乏"厚得博学"的深厚文化底蕴。快餐文化,功利主义、商业气息充数着毕业设计的学术品味。

4.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不够,部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低
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现代教学的一大趋势。目前,我们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落后,这一方面限制了课堂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加快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鼓励教师制作、使用和推广CAI软件和多媒体课件,开设网络课程,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授课的数量和质量。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树立学生是主体、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思想,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各种教学方法。

5、课程投入精力不足,工作成效不高,课程文档混乱

课程规范意识没有建立,省级教改项目还是空白,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没有要一项。课程整体特色面貌没有形成。已有成果层次不高。随着学院的全面发展,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课程管理滞后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二、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课程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我系课程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树立21世纪新型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与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逐步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②、坚持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优化结构、精简内容、扩大选修、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

③、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把素质教育贯彻到课程教学过程当中。

④、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减少课程的重复建设。

⑤、坚持"重点建设,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

2、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目标

根据校"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系100%的课程达到合格课程的要求,50%的必修课程和20%的选修课程达到优质课程的要求,挑选出20门本科必修课程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建设,使其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达到优质标准,成为我院精品示范课程。争取5-7门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力争在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有突破。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同时加大措施提高选修课质量,使我系课程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在课程管理方面,实现课程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实现学生网上选课和网上评教。

3、课程建设分年度规划

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要增强课程开发的职业适应性,根据校专业布局和大专业门类标准统一规划,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课程内容按照职业群集要求进行模块构建,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能在构建"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课程体系上起示范作用。

 

 

(各专业课程分年度规划表)

 

 

三、保障措施

(1)、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分类建设,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

加强课程建设是学院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它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诸多方面,是一项整体性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学校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制定全校的课程建设规划,组织开展精品课程的申报、立项、结题验收及优质课程、合格课程的检查和验收;系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课程建设规划、方案,开展优质课程和合格课程的立项、检查和验收,组织申报院级精品课程等工作。为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学院重点建设学时数多、学生受益面大、基础较好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共同课和专业主干课,各系视各自的条件和可能,选择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进行重点建设,点面结合,便于相互配套,发挥综合效益。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系重点引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主讲教师;鼓励并继续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在职教师进行短期进修和申请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充分开发利用院内教学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巩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取得的成果,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在增加兼职教师数量的同时,提高外聘教师的质量,努力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来校任教。

(3)、强化课程建设的立项研究,不断更新课程建设内容

深化教学改革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源泉。为使课程建设内容不断更新,系将在继续保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加强对课程建设的立项管理,重点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为内容(含实践教学)的研究项目,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4)、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为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校与系分别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每年投入  万元,专门用于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的建设。

(5)、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各类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合格课程和优质课程的立项评审、建设、中期检查等工作由系组织完成;精品课程的立项评审、检查、结题验收由教务处组织完成。学院定期组织专家对优质课程、合格课程的验收情况进行抽查,并定期对各级课程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指导。精品课程、优质课程验收合格,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报主管教学院长批准后,以学院正式文件形式公布评审结果,授予精品课程或优质课程称号。

(6)、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课程建设,学院将把课程建设纳入教学工作考核、奖励范畴,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

①、对评选出的精品课程授予 "广东师范学院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提供一定数额的前期建设补助和后续建设经费,并从精品课程中择优推荐参加省级精品课程的评选。

②、把课程建设工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职务晋升以及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量化赋分时将精品课程与院级教改立项同等对待。

(7)、加强课程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资源库建设,为课程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的培训,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增加多媒体教室的数量;及时维护和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提高课程优质资源的网络化水平,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上一篇: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课教师聘任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