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探索艺术之美,非遗大师工坊体验课程等你来!

2024年11月30日 10:32 来源:

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个色彩斑斓的季节里,教务处美育中心联合美术学院、广东省美育名师工作室特别推出了广州非遗传承大师工坊科普基地系列非遗体验课程,带你走进《琅彩签韵——掐丝珐琅书签制作》《一针一线——绣美生活》《染拾自然——蓝染、植物染》《非遗皮雕皮艺体验》四门精彩纷呈的艺术课堂,让你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琅彩签韵——掐丝珐琅书签制作》

课程介绍

《掐丝珐琅画》是一门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的公共艺术实践课程,《琅彩签韵——掐丝珐琅书签制作》是该门课程的美育实践体验活动,旨在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中国传统工艺——掐丝珐琅画的独特魅力。授课内容为初步了解掐丝珐琅画的制作工艺,课程知识点包括:珐琅工艺特点;掐丝珐琅画工具及技巧;掐丝珐琅书签制作方法等。

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将跟随老师的步伐,学习掐丝珐琅这一古老而精湛的工艺。从设计图案、掐制金丝,到填充色彩、烧制成型,每一步都充满了无尽的乐趣与成就感。制作属于自己的独特书签,让阅读成为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课程类型:公共艺术实践课程(D类美育体验类)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

课时安排:共4课时

面向对象:美术学院23级本科生

上课时间:2024年12月2日,第5-8节

上课地点:东校区大师工坊珐琅工作坊

教师简介

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系主任吕欣欣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讲师,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系主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三期)画家,美术工艺品设计师(二级),广东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育委员会(第二届)专家委员。研究领域聚焦于美术教育、中国画创作及传统工艺的创新探索。主持省级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5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国内刊物发表作品论文8篇,专利4项。作品省级以上比赛入选获奖十余项。

《一针一线——绣美生活》

课程介绍

《一针一线——绣美生活》从非遗文化科普的视角系统地讲述粤绣传统手工刺绣的历史发展、手工刺绣的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地区分布及特点、代表针法。手工刺绣的常用针法及刺绣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与案例赏析。课程旨在让同学们了解粤绣传统手工技艺的理论,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多种刺绣针法的操作方法,能够通过结合现代审美、当下时尚流行趋势对传统手工刺绣进行转化设计。

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将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粤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基础的针法学习,到复杂的图案设计,再到如何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每一步都充满了对美的追求与探索。在这里,不仅能够领略到粤绣的独特魅力,还能在创新中赋予它新的生命!

课程类型:公共艺术实践课程(D类美育体验类)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

课时安排:共4课时

面向对象:东校区23级本科生

上课时间:2024年12月2日,第5-8

上课地点:东校区大师工坊粤绣工作坊

教师简介

美术学院服装系专任教师樊蓉

现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系专任教师,广东省美育名师工作室教师,主要从事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与手工艺、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文创衍生产品设计等相关研究工作。近年来,在省级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了中国银行文创衍生产品设计项目、《国乐大典》第一季、第二季的十二期服装设计与制作等多项科研课题,主要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专利成果。艺术设计作品多次获省部级奖,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南粤古驿道”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多次获得省级荣誉。

《染拾自然——蓝染、植物染》

课程介绍

《染拾自然--蓝染、植物染》课程旨在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染印,运用不同的技法创作造型各异的图案元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力,激发对大自然和传统手工艺的热爱。

回归自然,感受色彩的原始魅力。在《染拾自然》课程中,同学们将踏入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世界。蓝染的深邃、植物染的灵动,每一种色彩都承载着大自然的馈赠。从采集植物、提取色素,到染色、固色,每一步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在这里,不仅能够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还能在过程中感受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课程类型:公共艺术实践课程(D类美育体验类)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

课时安排:共4课时

面向对象:美术学院23级本科生

上课时间:2024年12月2日,第5-8

上课地点:东校区大师工坊蓝染工作坊

教师简介

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讲师姚斌

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硕士毕业于法国图卢兹二大实用艺术平面设计专业,现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讲师。

《非遗皮雕皮艺体验》

课程介绍

皮雕艺术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欧洲中世纪时期,就有利用皮革的延展性来做浮雕式图案的皮雕作品,其雕刻精美,工艺细致,在欧洲一度是皇宫贵族身份和名望的象征。这种皮雕工艺长期的私下传授,并没有公开和流行。

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同时皮雕由西班牙传入美洲。一直到20世纪以后,皮雕才成为美洲人的喜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占领军传入日本,后由日本传入中国台湾,近十几年传入中国内陆,与中国一直以来流传的传统皮文化结合、创新,在国内开始蓬勃发展,“蒙古族皮雕”被评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项目。

皮雕,是一门有温度、有文化的手工艺术,不仅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表现形式。通过《皮雕体验》实践课程,同学们将一起制作一件独一无二的皮雕作品,在时光的流淌中感悟非遗文化,静下心来体验手工艺的乐趣,留住这段独一无二的记忆。

课程类型:公共艺术实践课程(D类美育体验类)

教学方式:线下教学

课时安排:共4课时

面向对象:东校区23级本科生

上课时间:2024年12月2日,第5-8

上课地点:东校区大师工坊皮雕工作坊

教师简介

美术学院助理实验师杨文超

本科毕业于南昌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南安普顿大学设计管理专业,助理实验师、二级工艺美术品设计师。曾获第十三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铜奖、第八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2024年岭南工匠杯创作大赛金奖。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艺术节等活动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

课表

活动要求

本次活动结束后一周之内按课程要求提交相应作业及结课材料,上传至系统平台(https://gpnuaec.mh.chaoxing.com/),作业提交批改合格后,即可获得公共艺术实践课程4学时。

亲爱的同学们:

无论您是艺术小白,还是资深爱好者,这里都有属于您的舞台。让我们一起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感受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记忆!

非遗体验课程,等你来参与!


上一篇:向美而行 | 群贤毕至,共论美事——新时代·新美育论坛成功召开 下一篇: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4年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 河源市连平县油溪镇作才小学美育活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