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浅析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和发展

2017-06-21 15:37:36 来源:

浅析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和发展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 吴振全

 

 

一、现状与问题研究

 

面临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必将发生全方位深刻变革。一方面,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艺术设计市场需求量猛增,艺术设计人才空前紧缺;另一方面,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艺术设计教育始于上世纪初,起步较晚,师徒承传的传统教育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步伐和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此外,随着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受经济高速发展对设计人才需求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不仅仅在美术院校,而且在工科院校、综合性院校和师范院校等普通高校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因此,为迎接艺术设计教育的大发展,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等院校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时必须认清我国目前在艺术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1.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设计相脱节。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课程分为造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设计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自成体系,独立成块,这使课程与课程之间失去了有机的联系与应有的贯通。学生在这种教学背景下获取的知识是破碎的、零散的,甚至是相互割裂的。正如工业设计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何人可教授所提到的那样,“如果说工业设计是一个有机的招体,那么我们教学体制不仅将它切成了片,还切成丁丝,然后再靠学生将其还原成有机整体,而这是极为困难的”。同时,在基础素描、色彩课中,也存在固化僵硬的教学方式,加之基础课程教师大多出身于美院的油画系、国画系、版画系,故其教学思路与艺术设计专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致使基础教学陷入重摹写与技法而不能自拔。因此,以上种种因素使得日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缺乏系统得艺术设计知识与创造力,不懂设计程序,更谈不上具备整体的综合创意能力。

 

2.重技能训练而轻创意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在基础设计教学中,由于教师往往以写实能力的好差作为标准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水平,从而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写生轻创意,重写实轻写意,重素描轻速写,重具象轻抽象,重长期轻短期,重共性轻个性,重技法轻构成的现象。同时,教师过于要求学生注重技法的多样性、熟练性和画面效果,而对艺术设计来说比较重要的如图形设计、字体编排、色彩设计、创造美学、形态设计、空间想像、头脑风暴练习等有益于学生锻炼创意思维的课程却显得不足,这在某种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创新与开拓精神。另外,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介入,逐渐磨灭了学生的艺术个性,淡化了学生对自身艺术潜质的挖掘和设计思维的调动。电脑操作的熟练带来了作品形式的程式化,而技法效果的运用也掩盖丁思维创意的不足,使艺术创作变成了简单的“拼图”和“生产”。

 

3. 重艺术表现,轻专业理论、技能操作与专业实践。艺术设计教育重造型教育,忽视对所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材料、客户应对经验、技术统筹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把握,这使得设计人员过分追求唯美主义,而导致产品在实用性、功能性与工艺上存在缺陷。加之各院校自身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滞后,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同时,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应用型的特点,这容易使老师和学生忽视理论研究,片面讲求设计的功利性,使理论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张道一教授曾说:“应用型学科固然在于实际应用,然而须有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盲目性。”忽视艺术设计的现代文化特征和文化感,把实用性简单理解为一种操作实践,成为了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误区。艺术设计是艺术,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它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性的本质特征,因此,艺术设计理论也要综合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并以这些知识为基础,才能构建自成体系的艺术设计理论。正如尹定邦教授所说:“国外有的学校理论课时超过50%,它是学科,不是术科,术科就是整天练操作手段,那不就是设计匠人吗?这里面我就想到为什么我们出来的人做设计劳工,人家出来的都是设计师,设计制造者”。

 

当今的设计教育将本科教育也误视为技能性教育,忽视了学生视野的开拓、设计理念的更新、文化底蕴的加强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学校课程设置不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就呼之欲出了。

 

二、改革策略与关键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实践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实践、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逐步建立学校与社会企业等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总的来说,艺术设计的改革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课程体系的改革;2.教学内容的改革;3.教学方法的改革。旧体的改革策略如下:

 

首先,强调课程体系改革的针对性。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而发展快,我们要从社会及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新的教学体系中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一是在设计方面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建设计算机设计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二是在实践技术方面,以动手技能培养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验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再通过实践,提高手能力,掌握艺术设计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技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市场意识。

 

第二,加强理论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理论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未来设计帅的成长有决定性的意义。理论课的设置不仅是把设计观念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达到设计教育的最高日标—培养有思想文化境界,懂得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高素质设计人才。由于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选择开设一些文化史、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的人文社科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设计技能的同时,扩大知识面,提高科学和人文艺术修养,使学生具有向更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潜力。同时,还可以推行设计理论课“选修化”进程,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关理论学习,扩大知识面和文化素养。

 

第三,在实践教学要坚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渐进性。在“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中,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课、习题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采用讲、做(操作)结合,在做(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这是一般的教学模式,艺术教学的改革只有遵循这一模式所必须就有的教学连续性和渐进性才能取得优秀的教学成果。

 

第四,改进高校现代设计教育和教学手段 。首先,我们的教学要引入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媒体。不同于以往的绘画、设计,艺术行业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一是可集文字、语言、音乐、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艺术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使数字化成为一种桥梁,产生了网络化的传播系统和结构,成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二是新的视图表现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图像变得更加生动,技术在图像中的含量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明显艺术之美与技术之美的融合,使表现的范围更宽广、更丰富,艺术作品的产量大大增加,时代特征更为明显。其次,要从多维空间展示教学的内容。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到有了时间的四维空间,我们的思想已不受时间的限制。物体的每一个角度,每一种运动包括人与动物的表情,都可以全真模拟,要认识并研究每一个物体的结构、动态、表情及所处环境,感悟并发现不同的审美形式和审美观念。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我们的教学内容。

 

第五,对于基础课的教学要强调其艺术专业的适应性。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要解决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问题,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位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在专业课上改基础素描为设计素描,改绘画色彩为装饰色彩,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线的需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一方面培养视觉反映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另一方面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还有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第六,改变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创意。美国著名教育家卡伯利(Cubberley)认为:优良教学最重要的条件是培养有效的学习习惯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创造力正是源自于这样的独立思考。从专业教育的角度来看,创造力的培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做起:第一,需要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论基准有系统而透切的理解和掌握,必须使学生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广泛的多学科知识积淀,这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第二,要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第三,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设计是一种社会行为,因此设计教育必须结合大量的社会实践课题。设计教育的社会实践不仅是消化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起到了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整合专业知识并使之更加系统化、增强应用性的作用。第四,培养学生及时获取信息并快速反应的能力。获取网信息和检索专业资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各的基本素质技能之一。第五,培养学生自我定位、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第六,培养学生突破自我设限的能力。人类具有高级思维能力,善于观察、分析并不断地总结过去、构想未来,但也会由于过于周密的思考、安于现状的保守心态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无知产生隋性与畏怯,不敢所突破,这便是自我设限。突破自我设限是一种心理素质的训练,是培养一切创造力的开始。

 

艺术设计的根本是创新意识,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艺术设计改革的关键。因为,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只有在设计教育中始终贯彻创新的精神,才能使设计永葆生机,才能使设计教育清醒地、通畅地运行,才能使设计作品充满活力并且具有与人类其他文化对话的个性。当然,创新不是无原则无方向的行为,它是在设计概念的界定下不断地突破旧有思维模式,是为设计服务的思想利器,也是艺术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力向。所以艺术设计教育,应多增加一些抽象的、发挥想象力的几何造型训练及抽象构成训练,多做一些创造非自然、非写实的视觉练习。在训练中注重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要在训练过程中进行思维的启发和思维的训练。

 

 

 

参考文献:

 

1.湛红艳,关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4)。

 

2.林海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05,(6)。

 

3.张红宇,高校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