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分析及对策

2017-06-21 15:37:36 来源:

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分析及对策

 

 

 

吴  羡

 

 

 

随着广东经济的腾飞,市场对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需求呈不断上升态势。艺术设计毕业生平凭着较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创新精神,接受社会和市场的选择,在就业方面处于比较有利地位,近年来,我系毕业生就业率这三年达100%。以2005届为例,全系共有103位学生毕业,其中,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专业30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32人,装潢设计专科毕业生41人。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情况具有明显的特色。

 

 

 

一、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2005届毕业生的就业基本情况

 

表一: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2005届毕业生就业统计表


 



合计



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专科)



毕业人数



103



30



32



41



就业人数



103



30



32



41



就业率



100%



100%



100%



100%


 

表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2005年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统计表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2005届我系毕业生就业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大部分毕业生在公司就业

 

2005年,我系三个专业共103位毕业生中有74人是到公司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71.8%。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我系在专业设置及学生培养方面着力于为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公司等培养设计、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到公司实习,对公司的运作情况比较了解,表现好的同学直接被公司录用。

 

2、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来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需求量逐年减少,国有企业大量减员,外资企业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毕业生在院系就业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根据市场需求与行业现状,准确定位,把择业的目标投向广告公司、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实现“先就业,后择业”观念的转变。

 

3、国内广告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设计行业中,行业信息与技术日新月异,从业人员流动性大,许多毕业生愿意到中小型广告公司学习、锻炼,充实自己,以求日后更好的发展。

 

二)在教育系统工作的毕业生较少,仅占毕业生总数的10%

 

2005年是我国扩招后第二届毕业生,我省大学生就业人数高达17万人,就业形势严峻。由于广州市教育系统(中小学)压缩编制,精减人员;各市县中小学也严格控制进人指标,且门槛提高,加之保护本地生源政策,师范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压力。我院师范毕业生主要定位在职中、职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上,相对于省内外的普教师范院校的就业范围来说就相对要窄得多,这也给师范生在教育系统的就业带来更大的困难。2005年,我系103位毕业生中仅有11位毕业生到教育系统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10%。

 

三)从毕业生就业地域来看,广州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城市。

 

从2005年我系学生就业地域流向看,广州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103人中有82位同学在广州就业,占就业总人数的79.6%,大部分毕业生没有把择业目标投向珠江三角洲,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系毕业生择业范围过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有潜力可挖。因此,我系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当厚基础,重应用,为社会(中小企业)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专业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除广州外,珠江三角洲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随着教育系统需求量的减少和广东各市县教育系统门槛的不断提高,加上相应的保护本地生源政策的出台,毕业生就业的目光应当投向中小私营企业。我们将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用人单位的交流和沟通,到珠江三角洲了解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考察珠三角地区一些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并与当地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达成协议,建立艺术设计人才信息库,签订就业基地协议,建立珠三角地区用人单位信息资源库,及时为毕业生提供可靠的就业信息,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全班32人中,2人到事业单位,其余30人到装饰公司、广告公司从事室内装修、工程、景观设计工作。

 

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首届毕业生共32人,实现总体就业率达100%,就业情况良好。由此可见,我系从专业设置到学生培养方面,一贯坚持“打造专业品牌,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办学理念,初显成效。系党政领导非常注重专业设置,重点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利用工业实训室、实习就业基地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我系2005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为广州市越秀区昌华涌设计的街道改造方案,为街道所采用;该专业毕业生张文彬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流动的空白——展馆设计》荣获“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室内空间概念优秀奖。系领导注重对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室的支持与帮扶工作。系领导、专业教师专门为部分工作室担任顾问、指导老师,同时将系的一些小型的设计项目交由本系学生所创立的工作室承担,并给予经济上的扶持。

 

五)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在公司实习过或在社会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受用人单位的欢迎,逐步做到零距离上岗。

 

我系在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上,注重结合专业特点,以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依托工业实训中心,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我系01、02级等高年级学生中,1/3以上学生到广告设计公司的兼职。同时,动员学生协助学院各部、处及各系做好宣传工作、美术设计工作等,对院系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02级形象班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校外培训机构参加“高级美容师”培训班;02级多媒体全班27位同学,到广州士丹尼电脑培训机构进行3D MAYA培训。我系还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创作比赛。学生深入到黄埔对清初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到大学城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论文。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到公司实习,对公司的运作情况比较了解,表现好的同学直接被公司录用,实现零距离上岗。

 

六)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呈两极分化现象。

 

从05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在公司实习的同学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基本做到零距离上岗。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到公司实习,对公司的运作情况比较了解,表现好的同学直接被公司录用。反观一部分“就业困难户”,或专业基础较差,或动手能力不强,或综合素质不高,或面试不得法,或个人定位不准确等等,往往在找工作过程中,屡屡遭受挫折。我们落实“一对一”谈话制度,系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分别与毕业生“一对一”谈话,了解这部分毕业生的思想动态,择业心理,针对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同时加强对学生自身形象的设计和包装,最终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制定和完善待就业毕业生登记制度,建立待就业毕业生档案,对在档待就业毕业生采取优先推荐措施,给予适当的照顾和倾斜,帮助他们早日找到合适工作。

 

七)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

 

根据2005年对我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发现,毕业生中80%以上对未来工作岗位看重的首要因素为工资待遇,其次为发展前景,是否可以学到更多东西,专业是否对口等因素。毕业生择业时希望经济待遇高,在大城市工作,较少有人选择到条件差,待发展的小城镇去工作,求职择业注重眼前利益,物质利益导向更加明显。这在学生对待选修课、思想政治课和理论基础课的学习态度上也反映出来。最能赚钱的专业技能成为热门的课程,学生普遍抱着“老师最好能马上教会我技能,使我尽快到公司去赚钱”的实用心态,呈现出典型的“快餐文化”心理,而对政治课、理论课、大学英语表现出敷衍应付的态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功利化倾向较为明显。

 

八)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进一步加强。

 

随着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逐渐转变传统的就业观,拓宽就业渠道,通过自主创业的实现个人职业。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社会上一个敏感的话题。这几年,我们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自主创业或准备自主创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初现成效。据不完全统计,近来我系毕业生自主创业(或相当于自主创业者)近10人。他们有的创办或准备创办自己的公司,有的设立个人的工作室(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已有自己的工作室),业务情况良好,这是值得肯定的,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在这方面要加强教育和引导,让更多有条件的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二、艺术设计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对策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面对这种热的背后,我们应当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在当今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今天,正确面对崭新的机遇和挑战,保证艺术设计类就业率的持续稳定。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据广东省工业实训中心,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探索出一条人才培养模式和毕业生就业之路。

 

(一)依托广东省实训中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培育实用型人才

 

广东省2003年出台“三个相适应”运行管理体系,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高校发展规模相适应、与专业设置相适应并适度挂钩、与高校的办学水平的评估相适应并适度挂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出口决定入口”,以毕业就业率决定招生人数。艺术设计类专业正好能充分把握市场调节这只无形之手,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广东省工业实训中心设备先进,实训课程实用,要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动画设计专业、形象设计专业、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专业要突出专业特色,在特色上下功夫,突出学科建设的特点和优势。要以社会为导向,配合广东工业迅速发展的步伐,以提高毕业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目标,培养与市场、社会需要相对接的复合型、开拓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四重”人才,即高素质、强能力、会创新、能创业。高素质是指能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强能力是指良好的设计、动手、人际交往、协调能力;会创新是指作品创新,思维新颖,善于捕捉商机;能创业是指除能竞聘现有岗位外,还具有能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创造新岗位,让更多的人就业。

 

(二)发展广东本地资源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

 

艺术设计专业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走出去参与社会的实际活动才能真正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学校除每年定期安排外出写生、采风实习外,还主动与当地的企业联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学校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和地方企业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经常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工业企业参观实践,感受由概念—设计—成品的全过程。学生在各类大赛的实践中,设计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无形中又加大了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优势,而当地企业也从学生大量的设计方案中得到了实惠,有部分学生的设计作品投入了企业的生产,深受企业欢迎,从而实现校企双赢的效应。

 

(三)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全员性指导

 

目前,先就业再择业,多次性就业和职业的流动已是普遍的现象,如果毕业生都往“大城市、好企业、高薪酬”这座独木桥挤的话,只会造成被动,艺术设计类学生同样需要调整就业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虽然目前艺术设计类就业形势相对乐观,但找到工作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不能仅仅依靠在岗维持,因为不进则退,小进也退,只要稍不努力就会丢失就业机会。我们要着力构建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全员性就业指导工程,开展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方案,使就业工作从季节性向常年化转变"。一是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向上的就业氛围,唱响主旋律,弘扬时代精神,鼓励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西部建设,艺术设计类学生发展空间和潜力更大,正好发挥所长。二是有效提供艺术设计类就业平台,通过网络信息及时发布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对于个别因性格内向、身体疾病、家庭困难或心理问题暂时未能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要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档案,利用就业心理辅导热线为他们排忧解难。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使得艺术设计类毕业生仅靠自荐材料不能充分展示才华,在常规的综合性招聘会上常常感到“浑身解数使不出”,我们要创造条件举办专场招聘会,通过毕业设计展、舞台表演、作品展示等独特的形式向用人单位直观展示毕业生的水平与成果,提高综合能力和竞争水平。三是发挥专业骨干教师的力量,他们与历届毕业设计指导学生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有社会资源,要发挥这部分教师的作用,他们可以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四是依靠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立先进、树典型,实行“一帮一”结对,使毕业生全面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四)全面搭建实践创新平台,培养创业型人才

 

我们过去只强调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这显然是被动的,现在要主动出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使学生不仅不满足于能应聘现有岗位,还能创造新的岗位,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开拓创业的新型人才。因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具有市场化运作的特点,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实践动手设计的机会众多,大多学生早在大学高年级就已经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外出兼职,为一些公司搞设计制作,参与一些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自力更生的能力很强。许多学生还由于渴望自由、追求个性,做事果敢,毕业后不愿受公司企业的约束,愿意成为自由职业者,一旦资金场地空间经验、知识、心理等条件成熟,就很快组建自己的公司或工作室,成为创业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