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建立先进、适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7-06-21 15:37:36 来源:

建立先进、适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刘颖悟

 

 

 

遵循艺术设计特点办学,吸取了众多国外的先进教学方法与管理手段以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经验,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为目标,不断进行探索、总结、改革及创新,在教育政策、办学方针、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案及教学管理方法等方面,开拓了一条先进适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道路,

 

一、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程改革的理念、背景和重要内容。淡化专业、淡化学科,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现代高素质的人才,这就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生、博士生更高一级的教育层次迅速发展,因此本科教育人才的培养必须考虑本科层次。过去按照培养专门人才或专业人才的模式来设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然后再设计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现在高等教育强调淡化专业,强化基础,目的是为学生继续深造打基础,为培养高级人才服务。我们的培养一方面应该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深造准备,另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就业。课程改革必须考虑到这些新背景,课程教学才能令人满意;好的课程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师生一起研究,学生不是简单的接受还应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这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里提倡以课程小组形式 对所任的课程进行一整套的完整设计。从教学内容到作业的课题训练都有详实的计划和可操作性的、科学的表格。教师小组为了教学的严肃性设计学习结果学习方案和评估策略。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这就要求小组教师和教学人员必须有效地理解课程的要求和了解学生的素质。这包括设计出符合课程要求的学习计划 ,为各学习者定出在有支持的灵活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的明确的目标。根据正确的学习理论来选择教学方法按照学习方案提出的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工作安排去理解教学要求。从学习方案引出学习结果, 明确的限定学科知识、技术知识和技能知识。确保基本技能和关键技能按照要求成为方案和课题训练方案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服务于第一线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学生必须具备在相应的职业岗位从事职业活动的知识技能。因而,职业岗位的技术和规范要求等课程,应成为我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设计与课程设置的重要参照。我们可以将某一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逐一分解,融洽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里。

 

二  、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艺术设计教育的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市场与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以及艺术设计自身的专业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构建一整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新型设计人才。在重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同时,注意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注重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甚为重要。这个教学过程不应是一般意义上的教与学,强调的应是学生不仅要学,更要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做中体会。通过实践、体会来掌握知识、物化知识。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做合一”。特别是在基础技能与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条件允许,均应要求学生通过具体做出某一种实物(作品或产品),让学生通过参与制作的过程来体会与掌握其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至于专题设计课程,更应要求学生通过从设计创意—绘制效果图(草图)—制定施工图(结构图)—模型制作(产品制作)整个过程的具体实践来了解、体会、掌握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要领及内在联系,从中掌握各个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

 

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实践性课程的学习与重视程度。而在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上注重加大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则能在客观上对这种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因而,在艺术设计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实践性课程所占比例一般应控制在三分之二以上。在重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同时,注意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注重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甚为重要。

 

(1)在相关课程中安排真实课题、真实项目(即做真题,做实题),以企业委托的具体设计项目来组织安排教学,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往往能够极大地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内涵,其针对性也更强。尤其是专题设计课程和毕业设计课程,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从了解到接受委托方的设计任务、总体要求、设计目标—市场调查—创意设计—设计表现—制订实施方案(包括材料选用、成本核算、工艺流程)—产品模型制作—审核投产—信息反馈等全过程。这种全过程的参与,使学生所得到的锻炼、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无疑是全方位的。当然,在受条件限制、无法获得真实课题的情况下,亦可由教师安排模拟项目和课题来组织实施教学,只要能够尽量按照市场与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程序来安排模拟课题,同样能达到相似的效果。

 

(2)通过教学实习及采风等教学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在实践中印证学习效果,提高社会责任感及艰苦创业精神。对教学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参与社会生产实践、设计实践的机会,还应在相关行业中遴选一批知名企业作为各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所体会到的“真实感”,所得到的锻炼,肯定是在校内实训室无法获得的。如果说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着重于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实习),则主要着重于对学生综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在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得到企业设计师、工艺师及生产第一线的师傅们的直接指导,“真刀真枪”地进行实训。不仅能在生产线上进行实际操作,更有机会直接面对客户,了解市场需求,熟悉和经历从设计到工艺流程,从工程图纸到材料选用,从成品的实现到产品的营销推广等全过程。

 

(3)重视学术交流,强调院内学生的作品交流,每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举行汇报展览,基本上做到每周一小展、每月一中展、每学期一大展,极大地丰富学院的学术氛围。与此同时积极聘请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师到学校讲学。

 

(4)为了培养了出高质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为此,积极鼓励教师跟踪前沿学科,努力开展学术探索,组建与自己教学研究方向相应的对外的正式公司,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市场实践的案例贯穿到教学中。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积极编写适合我校教学的实用教材。

 

(5) 建立基础课各专业互通,打通各专业的隔阂如何实施基础教学、调整教学结构,使之与设计教学形成相辅的合理途经,引发着基础课教师的多种思考。使基础教学适合于艺术设计发展的广度需求,促发其潜在的思维转变,是当代设计基础教学面临的紧迫课题。就目前而言,基础课改革需寻求合理的切入点。基础课教学,不应单单确定于技术的层面。应释放基础所承载的包容量,使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灵活的、活跃的艺术思维和技术体系,应成为基础教学的引申意义。

 

基础训练到设计实践两大板块之间实行结构性的转折,低年级的基础课应该为高年级的设计课图形创意提供理想的转换操作平台。传统基础教学的课题设置,主要是对绘画基础课的形式规律来解释,每门基础课程似乎随着教师的评分结束而结束,设计课相对专业基础课无非是一轮新课而已,基础与设计没有一种关联,学生很难从基础课与设计课之间寻找一种转换,这就需要基础课如何服务于设计课由基础训练到设计实践两大板块之间实行结构性的转折,低年级的基础课应该为高年级的设计课图形创意提供理想的转换操作平台。建立基础课各专业互通,打通各专业的隔阂。寻找共同点,对课程重新归类与设置。使学生在前一年半中完成各专业共同的造型基础课,第四学期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学年进入专业学习。

 

为此在第四学期对学生再进行一次专业重选。以此来改变学生学期中途想换专业的现状。采取由学生选报专业,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况选拔学生的互选模式。从而有效建立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三、采用“学校工作室+公司+基地”的办学方法。

 

该方法拓宽了教学渠道,加强了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观念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学院+公司+基地”能帮助学院针对性来综合研究专业的设置,能够验证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否与市场能够“适销对路”。通俗一点说,应该是: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

 

(1)、实行工作室制的教学方法。

 

工作室是设计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以某个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专家、教授为核心,组成学科方向研究的师资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并行工作,学生通过一~二年的基础平台训练后,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及社会的需求,选择进入各专业工作室。系以设计类的专业学科为依据,在学科建设上负责发展规划目标、专业学科组建设、制定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指标、确立相应的专业学科组群。聘任责任教授组建工作室导师组。合理的师资配置能使教育、教学正常健康发展。师资的问题是办学中的重要问题,教育水平的高低实质是师资水平的高低。良好的师资配置及学风,高水准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是依靠师资的素质而定。所以责任教授的聘任是工作室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教学的形式上采用开放式,研究的方向由责任教授按专业设立,建立专业方向工作室师资梯队,整合相同方向的师资力量,组建工作室。课程目标与教学手段以及课题训练的设置,由工作室教师共同商讨确定。以课题的形式展开对专业课的教学,课题由小到大、内容由浅入深。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题进行探讨,针对个案进行研究和辅导。在课题的完成过程中通过引导,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强调市场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工作室制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具备了灵活性、针对性、时代性及市场化等特点,符合艺术设计的教育规律和个性化要求,学生在课题的完成中逐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巧,避免了教条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工作室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块教育模式。以课题教师小组形式对所任的课程和社会项目进行一整套的完整设计。从教学内容到项目的课题训练都有详实的计划、可操作性和较科学的进度。详实进度表格上应具有课程名称、课题项目教师、作业布置时间及作业上交时间、作业的具体要求等。工作室教师为了教学的严肃性要设计学习结果、学习方案和评估策略 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 这就要求工作教师必须有效地理解课程的要求和了解学生的素质 这包括设计出符合课程要求的学习计划 为各学习者定出在有支持的灵活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的明确目标。按照学习方案提出的教学目的和工作安排去理解教学要求。从学习方案引出学习结果,明确的限定学科知识、技术知识和技能知识。确保基本技能和关键技能按照要求成为方案和课题训练方案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工作室实行双向选择的形式,学生进入工作室要求达到一定的条件,如专业基础、学习、工作态度等(具体条件由工作室根据自身的教学发展提出)。学生进入工作室后,从专业课的教学到毕业设计都是在工作室的导师指导中完成。工作室在学生进入前应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向学生宣传和公布,为学生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2)、强化公司+基地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艺术设计大部分课程是以学生个体动手来完成和实现的,因此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与企业工人合作的能力就显得的尤为重要,现代的设计教育与设计环境是一个开放的敏锐的知识竞争的空间,设计人员的竞争体现在艺术设计与企业环节、市场需求环节、技术与产品的开发环节、艺术设计与设计产品成本环节的有效合作。在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中与比较注重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公司与教学的合作关系,聘请大部分的第一线人员作为学生在公司学习的导师,把一部分课程放都在车间、工厂完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产品的设计与成型的流程,直接从有经验的设计师、艺术设计总监、技师那里获取实践经验。工作室的学生进入公司学习基本上是大三、大四的学生,这阶段的大三、四年学生的学习则倾向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师生的关系会出现变化,教师既是导师又是合作伙伴、或是老板。但总体上是以课题教师小组形式对所任的课程和社会项目进行一整套的完整设计。同时,需要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正确评估。

 

强化“学校工作室+公司+基地”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确实可靠的措施和手段。首先针对不同课程,把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目的与公司指导人员进行沟通交换意见。达到学与用相对统一性,增强了公司辅导人员对教学计划的认真贯彻执行,又使课程的计划、过程、结果有了较为完整性。同时强化教学质量的监督,提升教学管理的合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每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按照艺术设计规律和市场运行程序,通过方案策划、市场调查、方案研究、设计进展、设计表现、设计讲评等环节,逐步完成教学计划。学生在课题初期必须提交《方案建议书》作为方案计划;课题结束时必须提交《方案报告书》作为对该方案的总结报告;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使用《工作进展册》记录设计的发生、发展、教师的辅导建议和批示、修改过程,并建立有效的学生操作技能的图片、文字和产品设计资料作为证实学生能力的档案材料,供学校及校外监督员对其所运用的技能进行评估。以此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避免设计的无序和抄袭现象的发生。

 

(3)、改革课程评分办法

 

教师和教学人员必须有效地设别潜在学习者的需求并对学习者做出初步评价,这包括对照各自知识领域中学习方案所提出的要求来比较学习者的经验与成就,用各种方法对学习者先前的学习经验与成绩进行评价,包括他们的基本技能和关键技能。教师与学习者一道确定教学方案的要求与限度。在艺术设计领域体现在注重艺术与创新与审美、美学因素和实际操作技能双向标准里。换句话说注重技能制作过程与设计结果的双向评估。我校对专业教学的考核采用教师集体评分制度,原则上每门课程的考核必须有三位以上教师参与评分,通过评分的标准按计划概念、方案建议书、方案报告书、工作进展册、设计表现、语言表达、精神面貌等几个方面按比例设定。实践证明,此方法能够公正、客观、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避免了评价的片面性和情感性。但作为“学校工作室+公司+基地”的教学模式,这种评价远不够全面,应聘请社会的企业家、设计公司的艺术总监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新模式、新方法是我校艺术设计改革的思路,全面推广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立足解决好培养设计艺术人才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工作室这个特定教学窗口与社会接轨,了解社会的需求,使教学、研究、实践一体化,创造一个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环境,培养社会需求的设计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穆荣兵.宁绍强 转型期的设计教育管理 [C]。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

[2]弗兰克·惠特福特 包豪斯BAUHAUS[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商店,2001;12

[3] 宁绍强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 式及教学改革[J]。桂林: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8;10

[4]穆荣兵.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桂林: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10

 

[5]张小纲  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